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523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139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及穿孔发生的部位;术后3个月首次内镜随访,记录随访时间和复发等情况。结果40例病人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无病人发生术中穿孔,对照组1例胃底病变发生术中穿孔。所有病人经3~36个月随访,均未发现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方法简便,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通过影响P38 MAPK途径调控胶原表达发挥抗房颤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0只对乙酰胆碱(66 μg/mL)-氯化钙(50 mg/mL)混合液敏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对照DHA处理组(DHA组)、房颤组(AF组)和房颤DHA处理组(DHA+AF组),每组20只复制大鼠房颤模型。BL-420F描记心电图、连续双刺激法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变化,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心房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检测P38、P-P38及MKP-1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房颤持续时间随实验时间增加而逐渐延长,而DHA可以缩短房颤持续时间(P < 0.05~P < 0.01)。AF组大鼠心房ERP、APD明显缩短、DHA可明显延长大鼠心房ERP、APD(P < 0.01);各组P38表达无明显变化,与CON组相比,AF组大鼠P-P3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KP-1表达明显下降(P < 0.01);与AF组相比,DHA+AF组P-P3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KP-1表达明显增加(P < 0.01)。ELISA结果证实,DHA可明显下调大鼠心房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表达(P < 0.01)。结论DHA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介导胶原表达发挥抗房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无水乙醇皮下注射后对皮肤外形及形态的影响,建立简便易重复的瘢痕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质量均为1.5 kg的新西兰大白兔27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将浓度为99.5%的乙醇按照1、2、3 mL/kg 3种剂量分别注入甲、乙、丙3组兔子背部皮肤真皮层,观察注射后7、30、90 d注射位点的变化,得出最佳造模方法。结果乙组兔子30 d后肉眼可见类似人增生性瘢痕样组织形成,HE染色镜下可观察到表皮层增厚明显,真皮层中胶原纤维排列紊乱,Ⅰ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组织内Ⅰ型胶原蛋白染成棕黄色,细胞质内可见棕黄色颗粒,Ⅰ型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增多。结论2 mL/kg无水乙醇兔子背部皮下注射,经自然愈合后形成的增生性瘢痕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 可作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其治疗方法的动物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通透性变化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表达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UVECs为实验对象,将细胞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 LPS组(1μg/mL LPS), TMP低、中、高剂量防治组(60μg/mL TMP+1μg/mL LPS、120μg/mL TMP+1μg/mL LPS、240μg/mL TMP+1μg/mL LPS), 纯TMP组(240μg/mL TMP)。Transwell小室内建立内皮细胞通透性模型;细胞电压电阻仪测定各组细胞跨内皮细胞电阻值(TEER);FITC-葡聚糖法检测各组细胞通透性变化,Pull-Down实验拉下Rac1-GTPase活性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Rac1-GTPase、Rac1、LIMK1和p-LIMK1的蛋白表达。结果3组不同浓度的TMP均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TEER降低以及降低LPS导致的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P < 0.05~P < 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TMP可以有效抑制LPS诱导的HUVECs中的Rac1-GTPase、p-LIMK1、Rac1、LIMK1表达(P < 0.05~P < 0.01)。结论TMP可以有效抑制LPS诱导的HUVECs通透性升高,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Rac1/LIMK1信号通路中Rac1-GTPase活性蛋白、LIMK1磷酸化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rthritis arthritis,RA)骨破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Freund完全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全身评分评价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AA大鼠炎症的作用;对各组大鼠踝关节和足部通过X射线成像进行检查;ELISA法对大鼠外周血中钙离子、磷离子、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等指标进行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膝关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探讨二甲双胍对AA大鼠骨破坏的影响及机制。结果二甲双胍可以改善AA大鼠的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足爪部肿胀,尤其是高剂量效果更明显。二甲双胍各剂量组均可明显改善AA大鼠的局部骨密度降低和骨缺损;二甲双胍高剂量组血清钙、磷离子水平升高;不同剂量的二甲双胍均可以提高血清OPG,降低RANKL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可增加AMPK蛋白表达,降低IL-6、TNF-α蛋白表达,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对RA骨破坏起到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调节血清骨代谢指标及激活AMPK信号通路影响OPG-RANKL-RANK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三氯乙酰亚胺酯法合成紫草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方法以β-D-吡喃葡萄糖为起始原料制得糖基供体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酰基2,2,2-三氯乙酰亚胺酯,然后与紫草素反应得1-(1-(5,8-二羟基-1,4-萘醌-2-基)-4-甲基-3-戊烯氧基)-2,3,4,6-四-O-乙酰基-β-吡喃葡萄糖苷,最后在甲醇钠/甲醇体系下醇解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表征其结构。结果NMR和ESI-MS鉴定目标化合物为紫草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三氯乙酰亚胺酯法合成紫草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总收率为38.9%,HPLC测定纯度为96.7%。结论本方法合成紫草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高立体选择性和高收率的优点,为紫草素糖基化修饰产物的化学合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香水提物的抑菌及组织保存作用。方法用水提法提取丁香主要成分液体,以10%甲醛及蒸馏水作对照,测定3组液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大小,和对兔皮组织保存效果,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丁香水提抑菌液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丁香水提液无刺激性气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mg/mL和62.5 mg/mL。作为保存液在12周内未有细菌检出。结论丁香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有较好的组织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胆红素血症(NHB)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早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出生3 d内被确诊为NHB的新生儿215例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型检测、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5例NHB患儿中,共有97例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HDN组A、B、O型占比分别为52.58%(51/97)、45.36%(44/97)和2.20%(2/97),且HDN组和非HDN组A型、B型与O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9,P<0.01)。三项试验中,释放试验阳性率100%(97/97),游离试验阳性率78.35%(76/97),直抗试验阳性率16.50%(16/97),3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4,P<0.01),释放试验>游离试验>直抗试验。结论通过HDN微柱凝胶卡快速检测,能及时确诊,从而选取适当方法积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验室开放项目对药学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以药学和药物分析专业2016级、2017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以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学生为观察组,未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学生为对照组,通过比较2组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和在实验技能竞赛中的表现,研究实验室开放项目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反馈,验证项目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实施。结果研究追踪的三个学期中,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学生共计529人次,人均1.50次。在药物分析实验技能竞赛中,观察组的参赛获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016级和2017级观察组学生的药物分析课程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 < 0.01)。问卷调查显示,94.07%的学生认为实验室开放项目非常有意义,98.42%的学生对项目感兴趣,92.09%的学生认为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有收获,94.86%的学生表示实验室开放项目有利于其专业技能的提升。结论实验室开放项目在药学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